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二百零五章 太子的书信(1 / 2)

加入书签

这个李安俨是个有名的墙头草。

早年间他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人,玄武门之变后投效了李二。

最近他又果断向现任太子李承乾靠拢,把政治投机四个字算是给玩明白了。

在后世所载的历史中,这家伙也因为跟随李承乾谋逆,最终赔上了自己的性命,把自己给玩死了。

李恪心里清楚,李安俨出现在这里,那必定是长安城内出了什么特殊状况,否则他不敢随随便便带着自己的人马跑到商州来。

“李大人,太子派你来究竟想要干什么,不妨直说吧?”

“我李恪是大唐的皇子,也是太子的兄弟,无论公事还是私事都可以敞开天窗说亮话。”

此时站在李安俨面前的李恪,说话沉稳有力,从容自信。

他展现出临危不惧,有胆有识的气魄,甚至一度让人觉得跟当今皇上有相似之处,毕竟是血脉传承,不容轻慢。

李安俨常在李世民身边听调,不禁也被李恪的气场所震慑。

他咽了咽唾沫,朗声说道:“吴王殿下请莫误会。”

“太子有一封书信命末将转交吴王,并嘱托说希望殿下不辞劳苦,以国事为重。”

李恪接过李安俨递过来的书信,摊开一看顿时眉头紧锁。

书信上说,李世民前不久已北上并州巡察,眼下长安城中留太子监国,诸多国事皆由太子全权定夺。

李承乾便以这层名义,要求李恪不要返回长安,而是立即改道南下,前往安州消灭日益猖獗的水匪,以稳定当地民生百业。

粗阅过书信后,李恪说道:“区区水匪用得着我去吗?当地的军马组织几次围剿,自然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。”

李安俨像是早猜到李恪有此疑问,便解释道:“吴王殿下,当年皇上命你为安州都督,遥领诸军事,虽不用赴任但那里毕竟是殿下的封地。”

“太子认为既然是殿下的封地出了乱子,那自然该由殿下来亲自处理,这也是为了殿下的威望着想。”

李恪又问:“那么我回长安城稍事休整,再择日出发不可以吗?”

“这个……太子正因为看重殿下,才希望殿下能早日出发,希望殿下能够体恤太子肩负监国重任,若不是自家兄弟太子又怎么会特意写书信给殿下呢?”

“太子说希望能够在监国期间替皇上看管好天下,他深感责任重大,丝毫不敢松懈,因此他信不过外人。”

李承乾的说辞一听就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,肯定是他身边的幕僚在给他出谋划策。

这件事李承乾于公于私都占上了个理字,李恪若是不肯从命就实在说不过去了,回头若是让李世民知晓,也肯定会认为是李恪的不对。

事到如今李恪也只能应承下来,不过他绝不会按照李承乾的安排去行事,他隐隐觉得其中肯定隐藏着莫大的阴谋。

“那好,你回去转告太子,我一定尽快将安州的事情办妥,不会辜负他的信任。”

说完,李安俨却并没有要打道回府的意思。

李恪奇道:“怎么,还有别的事?”

李安俨回答:“太子特意交代末将,要率军护送殿下一路出商州,任务尚未完成前不敢擅离。”

这时候,李元芳、典韦等人脸色都变得极不好看,他们都听得出来这分明是太子有意胁迫李恪远离长安。

明面上说是相信自家兄弟,实则和挟持根本没什么区别。

李恪怕典韦忍不住脾气,当场把这个李安俨给剁了,于是马上表示道:“那就有劳李将军了。”

他越是表现得顺从,对方就越不会起疑心,这样就方便了李恪接下去的行动,他压根就没想过要乖乖就范,顺着李承乾的意思去行事。

一行队伍找了个地方落脚,李安俨率大军在相隔百米之外的地方扎营,看他这架势是打算时时刻刻盯住李恪。

“殿下,这个姓李的实在碍眼,难道我们就真的不回长安了吗?”

李元芳愤懑地问道。

“回自然是要回的,长安城也不是他李承乾自家开的,我还能让他给堵在门口吗?”

李恪看着跳动的火苗,早就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。

皓月这时担心地说道:“这个太子心肠歹毒,若是公子就这样南下,王妃那边会不会有危险?”

其实李恪担心的就是这件事,不光是王妃和整个吴王府,连同他在长安城内的那些产业,包括悦来客栈、烟花工坊等等,只怕都会成为李承乾盯上的目标。

“你们说太子这样做究竟有什么阴谋,他想干什么?”

李元芳看向远处的军帐,这时他能比较容易地粗算出李安俨究竟带来了多少军马。

结果是他们现在被两千多人同时盯着,那滋味当然非常难受。

李恪沉吟了片刻,然后说:“大家都放松一点,李承乾是不敢这样明目张胆杀我的,因为太容易查出真相了。

李安俨这个人身份敏感,他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