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2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小满走过来,“松果没干透,我怕放在屋里会潮湿发霉,便拿出来晾晒一下……”

冯蕴抬手抚摸一下,没有再说话。

风铃上的树叶,是她自己选出来的,松果是村子里几个稚童拾来玩耍的,冯蕴见到,让阿楼给了他们几碗米,换了过来。

她一个人默默做风铃,别人只当她是闲极无事,孩童心性。

却不知……

她上辈子也做了好多这样的风铃。

是渠儿要的。

他的寝殿里挂了许多。

渠儿怕黑,怕寂寞,是一个内敛而敏感的小孩,就喜欢枕着叮叮当当的声音入眠。在那偌大的宫中,他没有朋友,没有父爱,除了母亲,没有一个人真心对他好,风铃便是他的朋友。

渠儿曾问,父亲为何不喜欢他,只喜欢弟弟。

冯蕴告诉他,做哥哥就是要受些委屈,因为弟弟小。

孩子那双乌黑的眼睛,澄澈而纯净,他相信阿母的话,从小就十分努力,想获得父亲的认可……

渠儿生得那样漂亮,那样的努力,成长得那样好。

可他从没得到过同样纯粹的爱……

这样的小孩,他们是何其忍心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关在昭德殿里,要把他活活饿死?

冯蕴愧对孩子,渠儿犹胜。

可惜这一世……

他们母子不会再相逢了。

不来便不会受苦。

渠儿,这个世界不配你,别怨阿娘。

她闭上眼,“风铃收回屋里吧。”

别让它再受风吹日晒了。

疯狂夜宴

新政颁布后,在安渡郡入籍的民户渐渐多了起来。

有些是拖家带口的流民,在安渡郡就地安置,有些是逃出安渡的本地人,得到分地的消息带着家伙什赶了回来。

人们领到安家的钱粮,分散到了各个村落。

农人对土地有天然纯真的感情,分到土地没有不种的道理。

田地上到处可见农人的身影,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花溪。

冯蕴的田庄是花溪村里最先耕种的。

以前冯敬廷占的就是良田沃土,相对于荒田生土,容易开垦很多,她先头又在王家顺了几头牛,这次翻地,牛出了大力。

更何况,还有韦铮那一百多头“牛”……

这样好的劳力用来耕种良田很浪费。所以,最初派给韦铮和那群禁军的,就是村里最难开垦的荒土。

一群年轻的禁军,短短几天,就被毒辣的“秋老虎”晒脱了一层皮。

因此,当冯蕴亲自去地头请韦铮,愧疚致歉,说感谢他们辛劳,将在庄子里设宴,请他去“赏舞听曲,饮茶观月”时,韦铮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

种田太苦了。

他拒绝不了享受。

次日,又是个大晴天。

入夜时分,天气才稍稍退凉。

长门庄荷亭的台基下有一块平整的坝子,青砖石的地面,以前庄子里用它来晒粮。摆上桌案,铺上草席,看上去很是干净整洁。

院里欢声笑语。

除去丝竹歌舞,庄子里还备有弹珠、投壶等娱戏。

很多村民以前从没有见过大户人家的耍事,极为好奇。

不管远的,近的,甚至邻村的人得到摆宴玩耍的消息,也拖家带口地到花溪村里来围观。

一开始,他们只敢远远地看,后来冯蕴让人将煮好的几桶凉茶抬到院外,让仆女告诉他们,可以“凉茶自取”“一同赏玩”,这才敢走近来看。

“好茶饮!”

“好喝!”

“好甜!”

长门庄里摆出来的凉茶有荷香味,入嘴甜丝丝的,就像放了糖似的,余味悠长。

糖是多金贵的东西?那善心的女郎也舍得给他们吃,还在凉茶桶边配了一些果腹的小点,粗面做的,加了细碎的蕨菜,烘得干脆,入口很香,又很耐饿。

村民们在心里把冯十二娘夸得像天上的仙女。

冯蕴不拘着旁人,也不拘着姬妾和部众。

主仆无别,上下不拘。

安渡位于南齐北晋交界,民风本就开放,冯蕴不设那些规矩,众人便彻底放松心思,愉快地玩耍起来。

冯家以前的玉堂春,什么家什都是齐的,文慧带着应容,将玉堂春库房里的东西带过来,众姬妾欢天喜地。

一個个都争着表现。

只不过,有一些人是想表现给十二娘看……

也有人,想表现给韦铮看。

骆月跟林娥和苑娇一样,是从玉堂春出来的,她最擅长的是袖舞,即使长门庄里没有好看的舞衣,她仍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,几乎舞到了韦铮的面前。

韦铮长得本就一表人才,得不到将军,能侍候这样的丈夫,对骆月这样的女子而言,也是极好的选择……

整个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