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了电机可能还没觉得变化很大,可全部驱动电机都更换完成,机甲的运动性能有了飞跃性的提升。
&esp;&esp;另一个改进,则是助力架构可以进行尺寸的微调,可以更适应不同的驾驶员,让机甲变成驾驶员身体的同比例放大,让驾驶员能够更自如地掌握机甲的动作。
&esp;&esp;新的热像仪、新的集成式战场通信系统,新的三军综合作战数据链,新的战场综合信息系统,新的威胁判别程序,新的射击辅助程序……除了基本的架构没有大的变化,整个-1和原先的“动力装甲”相比,几乎完完全全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了。邱铭将自己对这个项目积聚了几年的各种设想,一次性喷薄而出,全部实现。邱铭作为极为资深的武器设计师,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了出来,信手拈来,选择的就是最合适的装备、零配件和设置,加上林闻方在软件方面的辅佐,在短短7天里,完成了-1的更新换代。林闻方本来不过是专精程序,加上有火羽配合,在软件方面无往不利,加上他对体感系统的熟悉程度极高,才让动力装甲跑了起来。邱铭显然不想让林闻方那么轻松,整个重塑-1的过程里,一直把林闻方抓在身边,盯着他学习联邦的军械系统,从最基层学起,让林闻方在段时间里就有了长足的进步。虽然要他独立进行武器设计还力不从心,可至少对机甲的整个架构,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,自己修理和调整是完全没问题了。
&esp;&esp;最近一直泡在修械所的木恩,作为总参驻天池山的技术顾问,摇头不已,立刻打报告向军部申请新的装备编号了。这个样子的机甲,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,才能摸索出适合新的技术指标的战法战术,但已经初步有了作为制式机甲的样子。木恩提议,暂时不要再进行大的硬件改动,先开始按照这个配备生产第一批机甲进行测试和作战尝试再说。
&esp;&esp;邱铭有点不爽,但从现在的需要来看,这的确是最好的方案,也就鼻子抽抽着在木恩的报告上签了字。特事特办,军部不到一个小时就批复了报告。
&esp;&esp;第一批将生产26台机甲,其中6台由天池山基地自行生产,都是该批机甲中的特殊调整型号。
&esp;&esp;有两台为加强电脑和通信配备的型号,供林闻方使用,一台主战,一台备用。
&esp;&esp;两台加强运动、侦查系统,加强电池续航能力,为轻装侦查型号,装甲有部分削减,目前暂未指定使用者。
&esp;&esp;两台为加强了负重性能、装甲、关节抗冲击力、功率输出、整体稳定性的重火力型,在机甲配套的火力装置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,临时改装了突击步枪,加载了可以容纳3000发子弹的供弹舱,特制了钛材和新型玻璃钢混合,可以抵挡57毫米直射火力不被穿透的护盾。这两台机甲确认为朱芷中校的主战机型和备机,用作火力支援,以及护卫林闻方……林闻方现在的待遇很古怪,平时他是没资格配备秘书和卫兵的,军衔还不到,可上了战场,他的长官就得保证他不能死。
&esp;&esp;其余20台为标准配备型号,将有军方直属的四个工厂同时开工生产,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生产,并运送至天池山基地。尽可能要赶在各地调来的优秀军士办完调动手续到天池山前到位。不过,四个工厂都只负责硬件安装,软件一律到了天池山之后由这边统一进行调整。
&esp;&esp;这倒不是天池山这边藏私,而是林闻方实在拿不出一整套的软件规程来,他现在还没完全弄明白军用系统的各种技术细节呢,还是单独地一台台“装机”来得简单。况且,他暂时也没那个精神在段时间里搞明白军用系统规程,火羽出现了一些他不知道是好是坏的变化,让他纠结不已。
&esp;&esp;在作战中,火羽已经掌控过整个机甲了,她必须自主做出各种判断,让机甲维持极高速度的运动。她原本的程序,虽然能感知动态,虽然能理解三维地图,但那些都是用来提供给林闻方参考的,在她自主操控的时候,忽然之间,地图上出现了一个需要她操作的目标:自己。
&esp;&esp;自己……这是一个坐标原点,所有其他判断都要基于这个原点的状况来进行,这个原点,是可以被摧毁和消灭的。原先,火羽曾经操作过类似的局面,在林闻方通过她来攻击申海市的市政系统的时候,她就必须保存自己,保证系统核心的安全。但系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虚拟的,这个“自己”也是虚拟的。可现在,“自己”有了空间概念,有了体积,有了“存亡”这种不可逆的判断……
&esp;&esp;这就像是将一团火扔在了秋天干燥的草场上,火羽的计算、盘算忽然就混乱了起来。她一下子无法判断,这个空间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,到底是不是“自己”。火羽是不同的,她本来就会面对各种问题,她知道如何去提出这些问题,去询问自己的创造者,完全权限的管理者:林闻方。
&esp;&esp;当林闻方看到屏幕上忽